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解“毒”于丹》
解“毒”于丹

第69节:背景阅读8

作者:易中天大弟子提交日期:2007-3-1501:38:00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天,有几个什么博士跳出来,说是反对于丹,把于丹贬得一文不值,要求于丹下课,不要在央视《百家讲坛》混了,要彻底封杀,并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云云,看过之后,只觉得好笑,还拿出去医院看病选医生的问题来类比于丹,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又是一帮莫名其妙的腐儒!

博士在大伙的印象中,应该是博学之士,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可是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有知识,没见识!

答:你这样说,只能说明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真正的特立独行之辈——比如我们,理所当然地会受到你这样的人的攻击,这就叫做:”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3于丹,你的流行很过分

作者:河水清交日期:2007-3-1321:38:00

2博士批于丹,有知识,没见识

作者:西门送客提交日期:2007-3-1517:24:00

自从去年”十博士”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抵制洋节过春节”的重大胜利后,如今卷土重来,对”学术超女”于大师发起了猛烈攻击,其措辞之严厉,骇人听闻,劈头就是一句”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乍一听,笔者还以为要奏国歌,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后来打听才知道此”十博士”不是彼”十博士”,原来虚惊一场。由此可见,我们的”十博士”俨然成了学术界的一大品牌,以后学术攻讨,只要树起”十博士”的大旗,必然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实在是学术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一百个学者来讲孔子,由于个人的理解不同,着眼点、着重点不同,经历与经验不同,性格、兴趣、处境不同,师承或者个人的知识组成不同,便会讲出一百个孔子。大家都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只要不是讲得走火入魔,离经叛道,甚至无中生有,诲淫诲盗,而又能引人向上,催人奋进,并且能够促使人与人为善,有利于社会和谐,是不能斥为”意淫、猥亵中国文化”的。

说实话,对于”十博士”的跳出,我觉得很正常,但凡是熟读过几本文献的人,突然看到有人这样驴唇不对马嘴地瞎侃他们心中神圣的经典,而且竟暴得大名,都免不了会有点酸溜溜。钱倒是小事,我想一个人选择了读古典文献和文化博士,就算自信有朝一日能成为文化名人,对赚到金钱的预期估计也不可能太高。再说几百万块钱,在真正的有钱人眼里固然不屑一顾,在博士们来说,也不至于因此茶饭不思吧?所以,我此刻倒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他们看见了于丹腰包暴鼓,乃至嫉妒得发狂云云。但是,说他们嫉妒(或许不该用这个词)于丹的暴得大名,恐怕”虽不中,亦不远”吧!

答:钱锺風雨文学二三素心人之事业”,如果没有弃绝名利的素心,那肯定是做不出一流学问的。我们深知,同老一辈学者相比,我们在幼功上极为欠缺,因此,求学问道,我们就更加不敢松懈。我们服膺《左传》上说的君子当求”三不朽”的说法,唯有不朽的声名,才值得君子永远追求。靠浮花狂慧来博取一点暂时的声名,我们是根本不屑一顾的。

4万字帖:点评反于丹十博士

作者:雨舟人提交日期:2007-3-1321:39:00

答:《论语》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根本不适合。古来为《论语》作疏解的学者众矣,然而他们在大方向上从未产生过分歧。

5于丹和我们时代大学的耻辱

答:我们从未表示过我们是什么”十博士”,参与签名的有副教授,有已取得博士学位刚进入研究部门的人员,也有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我们在名字后面签署上我们的学历背景,仅仅是为着表明我们的真实身份。我们认同网络实名制,并在行动上的实践我们对网络实名制的认同。因为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成年而具有正常理性的人,都应当对其言行负完全之责任。我们从来就不认同所谓”十博士”的抵制圣诞节的行为,因为我们认为狭隘民族主义不是一个泱泱大国所应有的气度。请不要把我们与之相类比。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