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摸金笔谈》
摸金笔谈

苗疆蛊王墓 一些之前搜的设定

掘坑穴葬,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方叫“墓”,“墓”中透露出的是中国人朴素的早期丧葬观念——“不树不封”。

“坟”,则是与“墓”相对的,一般是需要葬穴积土成堆。普通人家的葬处可说是墓,也可说是坟。

王公级别的才叫“丘”,如苏州著名的虎丘斜塔,即因吴王阖闾之冢所在而得名。

墓中的更高等级,则是“山”和“陵”,“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寝”,是陵的最高级别,寝本身并不是尸体所藏之处,是附属建筑,一般认为是“陵上的正殿”。

除了“墓”的称呼不断变化外,墓的形制也同步被强调了,如帝王陵寝,由“封土为陵”逐步发展为“因山为陵”。

“墓”意思相近的,还有“坟”、“茔”、“丘(邱)”、“冢”、“垅(垄)”、“土”、“培”、“堬”、“垜(垛)”、“山”、“陵”、“寝”等十多种叫法。依次埋葬规模扩大,身份从平民、乡绅、贵族到皇家规制。

墓址的选择,不再像早期那样,随便找个地方安置,而是讲究“风水”。晋代堪舆大师郭璞在《葬经》称,“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此“风水观”对后世,特别是帝王陵寝选址影响很大,即便是普通人家,也要请风水先生相墓,寻一块可以旺子旺孙的吉地下葬。

古时候人们都倾向于厚葬,到了秦汉,厚葬被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其随葬物品多得装不下,据称所随葬的财富为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后世有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帝王本人,都对如此的厚葬做法提出了反对。

汉广川王刘去,就是游戏盗墓者的代表,他盗墓纯粹图的是乐趣,凡与他一起盗墓的,谁盗到陪葬品属于谁,所以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帮这样的“玩主”。因为信奉巫术导致的盗墓事件,在史上也不鲜见。明正统年间,山东济南一带民坟被盗现象很严重,原因是当地流行一种巫术——“打旱骨桩”。遇到大旱之年,当地人便认为是死人得罪了上天神灵,要把刚死下葬不久的坟墓掘开。旱骨桩的“打法”很野蛮,就是“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

正是因为厚葬的习俗,随之而来产生了盗墓的行当。从盗墓史来看,盗墓的动机大概有四类:图财、报复、游戏、巫术。

盗墓最原始动机,似乎并不是为了财,应该源于报复;但盗墓最主要的动机还是图财,持这种动机的应该是正宗的典型的盗墓者;在几种盗墓动机里,比较变态、或者说另类的,是游戏和巫术。

在以上盗墓动机之外,最为恐怖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盗墓活动中,竟然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奸尸现象,官方记载在案的最令人震惊的奸尸事件,莫过于西汉末年赤眉军农民奸污吕雉尸!这一惊心动魄的事件,记录在《后汉书·刘盆子传》中。

盗墓也分官方和民间。官方盗墓鼻祖当推曹操,曹操当年没有军晌时,便是靠盗墓来维系军队供给的。曹操这个盗墓狂人,是中国历史第一个设置盗墓机构的人。其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盗墓业务”。

魏武帝曹操、汉文帝刘恒、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生前说提倡薄葬。曹操还身体力行,死后不随葬金银宝,陪以瓦器,连“送老衣”都是生前身上穿的,即所谓“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但是随着这几年曹操大幕的发掘,可能曹操自己并没有身体力行薄葬。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