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科举之路》
科举之路

第 154 章

“是警告,那本账簿是从药商地方查出,不过上面的名字只有范家三郎,若是没谈拢,上面的名字就是范府了。”叶楚山听到这,叹了口气。

“世家底蕴深厚,有些已经经历四朝了,天下改朝换代,可世家屹立不倒,不得不说,这是世家的可取之处。”

“但是,随着君王们意识到世家的危害,提出科举晋升之道,如今世家已经无法再垄断朝堂。如今他们的势力已经小了不少。可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想要恢复他们在成朝的荣光呢!”

今年的朝会,太子未出席反而是太孙出席,而裕郡王明显没有放弃, 看开今年多风雨。

回到自己的衙房后, 唐林先处理司封司的事情, 今年立了功的官员, 可以封荫女眷。

还有官员的封荫奏章,用完的司内需要补上一份,万一官员立大功,朝廷便可以直接敕封, 不用来回通信,浪费时间。

“没错,范尚书就是这样想的,之前的世家们也是这样做的。世家藏书众多,普通的学子根本比不过他们,如此世家在朝中也有权柄在握,就算是被官家打压了几十年,也依然在朝中有一席之地。。”

“可是王家出了个后妃,而且还诞下了皇子,所以,王昶便起了这心思。”

叶楚山以前还颇为推崇世家,可随着年岁越大,也知道了世家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当初科举提出来后,世家都疯了,只是那时乾□□兵权在握,杀了好几个世家,这才让他们不得不认。”

“可惜,乾□□明明身体健朗,可却只活到不惑之年,这中间世家怕是出了大力。”

“能支撑到宁朝的世家,有他们各自的钱财来源,隐户隐田是

常有的,但也有其各自的营生。”

“世家子们各有爱好,诗书不说,但那些字画的收集就要不少,要维持他们的体面还有这么多的花销,可不是这么容易的。”

“所以范家经不住细查,不对,应该是大部分世家的账目经不住细查,就算有暗账,但是明面的支出,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抹平的。王昶这是撕破了脸,以范家做要挟,想要得到那个位置呢!”

讲完这些,叶楚山慢悠悠地吃了口茶,他以前家境也算富裕,但是远远达不到世家这个门槛。

进了朝堂,他就是寒门之子,也是那时寒门子弟多了一些,互相也能抱团,不然早就被世家子排挤出去了。

唐林边听边思索,最后说道:“范家经不住查,王家自然也经不住,只是现在官家还不能下手罢了!这就是在玩火。”

“老师,虽然世家没将这些营生放到明面上,但弟子也能猜出来。隐户隐田、贩卖私盐、瞒报矿脉、私铸钱币、远航船队、草原商队,这些不就是世家的营生吗?”

“让一部分子弟行商,一部分子弟为官,官商勾连,不将盐铁卖给九夷等敌国就算是有良心的了!”唐林说道。

“你这是活腻了,这话也就在我这里说说,其它的,不管在哪里都不能说。”

“当初你提出远航船队的时候,那些世家就看不惯你了,制盐还有改革盐税的事情尽早忘了,为师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叶楚山一杯茶差点泼过去,这么多年来他也就想明白了其中几样营生,结果这个弟子倒好,还未步入朝堂时就想要改革盐税,如今这想的是愈发的多了。

“没万全把握,弟子不会提出来的。”唐林见老师这般,连忙坐过去,轻拍他的后背。

“世家的事情,你暂且不要管,官家自然会有法子。”

还是不放心,叶楚山直接搬到了弟子家里,日日盯着他,见他真的没起这念头,才作罢!

连请两封奏章后,官家终于准了范尚书的致仕奏章,不过贴职依然在,只是不再参与朝

堂诸事了。

礼部尚书空缺,有资历的从三品以上官员都活动起来了,就连一些拥有从二品虚职的官员,也都想要得到这个差遣,礼部尚书的权利,可比学士什么的要大得多。

世家这边倒是颇为一致,尽皆推举王昶,只有少部分不言不语,置身事外。

而寒门这边人数较少,不过高官多,也各有推举,朝堂上热闹了好一阵子。

一会儿这个官员某某事处理的不好,一会儿这个官员子侄不对,能到最后的,就是两只几百年的老狐狸。

王昶怎么也没想到会突然出现一个人,凭他的手段,就算是完人,他也能抹黑。

结果这个滑不溜手,什么事情都勾不上去,他不信这人会有这么大的势力,能做到这样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泰安帝。

这个想法一出,王昶浑身发抖,本以为泰安帝对和妃还有二皇子还有一丝情面,可现在看来,他这心完全偏向了太子一脉。

最后礼部尚书之位被观文殿常大学士兼任,而王昶依然是礼部侍郎。

裕郡王府,纪黄启目光阴郁,现在朝中的局势大为不妙,世家出身的朝臣虽然支持他,但也只有一部分,寒门出身的都效忠于父皇,就连自己的几个兄弟,也都不看好自己。

特别是老四,他军功赫赫,只要他支持自己,那么局势就会大有不同。那个软硬不吃的东西,也不知道太子给他喂了什么药,竟然帮着皇太孙。

如今纪宇泽已经入了朝堂,甚至政事堂他也进去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凭什么!

“此事,是我的失误,我高估了官家对你们母子二人的感情,现在看来,官家对你们是一丝情意也无啊!”沉默良久后,王昶开口说道。

说到这个,纪黄启更加愤恨,说道:“舅舅,药,准备好了吗?一个一个来,太慢了,除了太子那里,父皇那里也可以下了,还有老四,有老四在,他定然会支持纪宇泽,一并除了最好。”

“若是此事能成,舅舅,我定然会站在世家这边。”

王昶看了眼外甥,没想

到因为这事外甥会理智全无,不过这样也好,要是还是以前那个外甥,恐怕也不一定会重用世家。

“那个医官现在只是医官直局,虽然无法负责太子的医药,但是却打听到太子如今的身体,最多只能熬三年,受不得大补。”

“太子后院的汪氏女,现在已是良娣,此女到如今都无一儿半女。我记得你当初因为想要得到她家的支持,特意去接触过,也不知她对你是否还有情意?”

“当初为了得到她父亲的支持,我花了许多心思,她当初就对我情根深种了。只可惜父皇将她赐给了太子,当初她可是满心不愿。现在,我只要一提,她自然会想帮我。”裕郡王自信地说道。

“那边好,官家地方,你母亲怎么说?”

“父皇如此对她,母亲自然愿意帮我,只是母亲失宠已久,虽然有妃位,但是父皇很少去她那里。近些年父皇没有再纳妃嫔,女色之事也少有,恐怕会有些麻烦。”纪黄启说道。

“无事,慢慢来,要是太子和官家一起病倒,定会惹人怀疑,至于定郡王,我找找定郡王府里有没有能用上的人。”王昶说道。

深夜,王昶离开了裕郡王府,纪黄启写起了书信,打算跟他记忆里的傻女人联络。

汪三娘在屋子里发现了封信,看完信后,久久无言,让身边的婢女下去,只留下一个年纪颇大的婢女。

随后对着那位婢女说:“素心,你说,在男人眼里,女人是不是都是傻子,居然认为我会相信这样的话?”

一旁的婢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低着头,她自小跟在姑娘身边的,自然知道姑娘和皇二子的纠葛,在姑娘入了太子府后,皇二子便再也没联系过姑娘,这次突然来信,怕不是什么好事。

“素心,帮我更衣,我要去正院,求见太子和太子妃。”

汪三娘拿上信想走,随后回过神来,又说:“等一下,现在去,怕是会打草惊蛇,得等一等。”

“将那个炭盆点上,等我走后,你盯着,看看是哪个背主的丫鬟做的,记下

来,查下去。明儿让小厨房煮碗汤,要滋补的,我送到正院去。”

素心点着炭盆,汪三娘随便拿了张纸,放在炭盆上,看着它烧起来,若是十五岁的汪三娘说不定就信了,可惜啊,现在是三十五岁的汪三娘。

为了一个男人冒着风险,太不值当,太子性情温和,太子妃亦是贤惠大度之人,虽然自己不是很得宠,但这日子过的也不错。

有了这一封信,就算日后殿下有个万一,太子妃也会顾着自己,更何况有皇太孙在,保不准以后能当个太妃,这可比妃嫔实在。

这样想来,还得好好感谢裕郡王一番呢!

太子看着汪良娣,对于这件事他还真没听说过,看着汪良娣讲述时嫌弃的样子,太子有些感慨。

虽然知道大部分是装的,但其中应该有几分真意,不然不会这么真,若是二哥看到这个,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对于二哥想要害自己的消息,纪黄德并没有觉得多伤心,要是四弟或者七弟这么做,他可能会伤心一些。

太子接过信,上面写的隐晦,只说了太子如今虚不受补,需要小心点,后面就是说以前的事情,最后让汪良娣将信烧毁。

看来二哥还有点脑子,知道这事不能光明正大地说。

凭借此信,最多也只是皇族丑事,甚至还会危害到汪良娣的性命。只是瞒下去也不行,不若只跟父皇说,只要不宣扬出去,汪良娣也能保全。

“殿下身体要紧,勿要为妾之事担忧,这事交给朝中大臣们去解决便是。”汪三娘见太子如此,劝道。

“既然你没做,那就不能让你受此牵连,你安心待在府里,无事。”太子安抚道。

之后,太子便让汪良娣回去了,让人彻查此事,特别是信从何人手中入府,又如何放到了汪良娣的桌上,这些都要查清楚。

不过支撑一会儿,太子就觉得头晕目眩,连忙坐下来休息,吃了药茶后,才好些。

“良娣,你可算回来了,这,殿下如何?”素心问道。

让人退下后,汪三娘才跟素心说道

:“殿下仁厚,怎么迁怒与我,只是官家地方就不好说了,不过无事,大不了一死,总比被人恶心来得强。”

见素心脸色煞白,汪三娘也不吓唬她了,将太子的话讲给她听。

“殿下竟然如此说,定是会保良娣的。那个丫鬟找到了,是院子外面洒扫的,今儿偷偷进了屋子,还特意去看了炭盆。”

“你将这事告诉太子妃,我一个小小良娣可没这么大本事查。”

素心听后赶忙去了正院。

太子查出府里的几个人后,将他们用旁的理由控制起来,太子妃也加强了府里的人手,不让人传消息出去。

之后,太子带着人去了皇城。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8-11 00:42:22~2021-08-11 21:35: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ream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将能封的列出来, 敕封和诰封分开来,需要填补的也另外列出一张,先让人查探那些功绩属实与否, 然后就可以让吴尚书过目,送到礼部去了。

此事处理的极快,那些功过皆有记录, 查探方便, 不过几日便可以了。

“世家…是范家之事,当时朝堂上说要清查,查的是范府的账目,那么范家那来源不明的钱财就会被朝廷知晓。”

“可药商之事,不就是需要清查的吗?为何只定这一罪?而不是抢夺财物?”唐林看向老师问道。

“是在定罪之前?所以此事才会只有收受商人钱财一罪,其余几条皆没有了,这是他们的交易,对吗?”唐林沉声道。

望着皇太孙远去的身影, 唐林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若是有失,那就是考功司的错了, 算下来,还是唐林这个右侍郎的失误。

这样一想, 唐林更加谨慎,特意从里面盲选了几个,让两司之人前去查探,如今查出倒是好说, 要是等日后查出,那就难说了。

最后唐林上言按《宁朝国律》来办,商人没收家财,腰斩;范尚书之子,收受不法商人钱财,并给予他庇护,剥夺功名,永不录用。

“你心里中已有答案,何必再来问我。”

“范家以诗书传家,教养极严,范尚书是聪明人,他定是有防备。此

事应是诬陷,既然这样,他为何要妥协?”唐林似是在问老师,又是在问自己。

但是收受商人钱财确有其事,有商人的账册为证。那是个药商,而且也查出这个商人买于药房的药材,品质大多不好。

如此一来,朝堂上众说纷纭,有说这些钱财是商人赠与的,无伤大雅;也有说商人的药材闹出过人命,事关重大。

唐林皱眉,说道:“这根本不可能,没有哪一个君王愿意废弃科举,将选官之责交给臣子。”

“自从乾朝提出科举后,经过武朝的完善,到如今的宁朝,朝廷不看家世择官,九品中正制已被废弃,君主掌握大权,若是世家有远见的话,应该要好好教导家中子弟才是。”

唐林本以为此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直到吏部收到范尚书的告老奏章,范尚书是要致仕了!!

“前些时日,王昶去了一趟范府。”叶楚山点了自己的弟子一句。

也就是这几日,范尚书之子的事情就出来了,抢夺百姓财物、打伤官吏为子虚乌有之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