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
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

第390章赶海

“没事!安心睡吧!”刘烎揽着大乔低声言道。

大乔点了点头,枕着刘烎的臂膀,轻轻闭上眼睛,发出舒缓的呼吸声。

然而,大乔却并未安睡,而是故作假眠之态。

如今刘烎后继有人,众文武也可彻底放心,再加上新的官制确立,可谓一切都已就绪。

甚至,最后连刘繇也摊牌,同刘烎单独谈话,反问道:“若不继受王位,欲逼为父死乎!?”

既是众望所归,又是形势所迫,刘烎也别无选择,不然真的引发动荡,可就后悔莫及了。

刘烎却是惊得坐起。

“还是改扶曹氏为正室吧!”大乔再次重言道。

刘烎:“……”

一瞬间,刘烎也是哑口无言,只是又躺下抱紧大乔。

此夜无言又无眠。

半月后,太上吴王刘繇该写族谱,将刘烎的王后换为曹氏,其余夫人皆为王妃衔,包括原正配王后乔婉。

而刘烎的长子刘坚,也被册封为吴世子。

同时,刘繇命宗亲和许靖携王书,前往西川成都上告天子。

……

……

青州,渤海某海域。

甘宁终于发现辽东水师船队,此船队共有二十多艘船只,其中有十余艘三百斛以上的战船,另有两艘五百斛的旗船,其余皆是大小走舸、运船。

并且,辽东水师的所有船只,全部都有着单枙风帆,能够适应大海的风浪。

可见辽东的造船技艺,却并不比江东逊色多少。

毕竟,甘宁座下的旗船也不过七百斛,并不比辽东的旗船庞大几分。

随着发现辽东军船队,甘宁自然绝不会轻易放过,而是立刻指挥船队压上去。

同江河水面作战不同,海上水战最为困难的,还是寻找并追上敌船。

毕竟,大海辽阔无边无际,且不论能否追上敌船,若是迷失于大海之上,那才是最为危险的事情。

所幸甘宁军这两三年,已经在附近海域不断航行,最远处甚至抵达过三韩。

此时,甘宁身旁也有四十多艘战船,数量比面前敌军多出十余艘,正应该压上去全部吃掉。

眼见甘宁军压上,辽东水师也不硬战,立刻扬帆顺风而逃。

“不可放过!”

甘宁也立刻击鼓摇旗,命所有船只紧追其后。

这一逃一追的过程,便足足过去七天七夜,船上的淡水都用过半。

“将军,如今我等迷失海域,再追下去恐难西归!”有录事参军向甘宁劝阻道。

这些录事参军皆经选拔,学过牵星术、会用司南,负责为战船指明航向。

可以说,江东水师进入大海后,所积累下的航海底蕴,皆体现在每艘战船上的录事参军。

他们的航海知识,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达到了宋朝时的水平。

在精造海船的帮助下,以及配备的录事参军,通过旗语、锣鼓和灯笼为指挥方式,甘宁的船队竟然连追数天数夜,中途掉队失踪的战船只有四艘,不可谓不令人咋舌。

反观逃跑的辽东水军,二十多艘战船只剩十艘,有几艘是被追上凿沉,其余的皆是迷失于大海。

但甘宁却不甘心,只是默默估算道:“船队所储粮食、饮水还够十天,若是节省点的话……能再多撑五天。”

“再追三天,看他们能逃往何处!”甘宁对着录事参军徐宣言道。

徐宣闻言也不再多劝。

因为,甘宁为水师主将,他徐宣为录事参军,只有参议建策之责,决不能阻碍主将意志。

当即。

甘宁军继续追击辽东船队。

很明显,这支逃跑的辽东船队,早就已经失去了方向。

如今身后甘宁军紧追不舍,船队中剩余的军士皆绝望,甚至有人提议停船投降算了。

但说出这种言论的,却被主将当即斩首,并挂颅于船首示众。

而这支辽东船队的主将名柳毅,正是辽东侯公孙度的亲信大将,其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曾打败过高句丽和濊貊。

因此,虽然已经陷入穷途末路,但柳毅仍旧没选择放弃。

毕竟,虽然船队已经失去方向,但柳毅心中却不慌乱,他在辽东时候见过不少化外商船,其中还有三韩和扶桑的来船。

故而柳毅心中很清楚,在辽东以东有三韩,三韩以东还有扶桑,便是一直向东逃窜,也终究能见到海岸。

柳毅敢一赌到底,若能将身后青州水师,给托失在这茫茫大海,那才是赚回了本。

只是,让柳毅比较担心的,却是船队兵卒的士气,他们可不信什么三韩、扶桑,只觉得他柳毅是在欺骗。

所幸柳毅威望足够,还是能压制军卒之心。

除此之外,船队的存水却不足,最多还能坚持五天。

于是,由许靖测算天命阴阳,刘繇、刘烎父子选定六月四日,于金陵钟山祭天禅让。

吴王刘繇让位于世子刘烎,由刘烎正式继承吴王之位,而刘繇则改称太上吴王,不再官吏军政事务、于秣陵王宫颐养。

今次刘烎陪伴大乔,但虽然佳人在怀,刘烎却心躁不宁,没有性趣、也无法安眠。

“夫君……可是有话想说?”大乔依偎着刘烎,感受到了刘烎的心绪,忍不住主动问道。

并且,若刘烎此时改扶曹清为正室,不但避免可能的嫡庶长幼之争,更是可以同曹操集团再拉近关系,甚至不战而兼并曹操的势力,却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毫无疑问,上下对刘烎的认同,早就远超于刘繇。

同时,执行禅让的钟山,也被改名紫金山。

随后,刘烎命人传告西蜀,又赏赐麾下众文武,并亲自祭拜忠烈祠,为战死、伤残的功者家庭,追恤补偿钱粮衣帛。

事实上,刘烎穿越而来多年,对于嫡长继承制度,比后世有更切实的体会。

可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

刘烎若真的改立正室,心中却是极为不自在,感觉对大乔实在有负。

某一夜。

另一方面。

劝吴王刘烎改立正妻的进言,也变得越加频繁和众多起来,甚至连曹操都写信而来,信上还是一首亲笔诗,意思就是嫡庶分明、长幼正序,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夫君……还是改扶曹氏为正室吧……”大乔忽然言道。

“你说什么!?”

这个制度虽也有漏洞,但总体上而言是利大于弊,比什么立贤制、秘密立储制,却要稳定太多太多。

而对于大汉这样的疆域之国,稳定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一时间,刘烎势力人心大悦,其他地方云集来投者,也在近日大量增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