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解“毒”于丹》
解“毒”于丹

第62节:背景阅读1

4问:我们查到的信息是,于丹四岁学《论语》,是古典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您说于丹是”以阉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乐事的高学历文盲”,”一个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的-影视学博士-”,它的依据在哪里?

答:于丹说她四岁开始读《论语》,我怀疑她读的是蔡志忠漫画吧。要不怎么还是对《论语》的基本精神一无所知呢?于丹的硕士方向据说是先秦两汉。我们说她”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是有根据的。天涯上李悦先生对她讲”心得”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文史基本常识的无知指出了不少。这个问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于丹不知道《论语》是什么样的一部著作,不知道大人君子高贵在何处。庄子说”小年不知大年”,朝生夕死的野菌,不可能知道一年有多长。

5问:于丹没夸耀她的东西可以传世。她一直强调自己是在讲”心得”,为什么你们不允许呢?

答:她讲可以,但不能给老百姓灌输错误的东西。我不想转述她那些错处,我只说一点,于丹说:”《论语》就是这样一部语录。”但《论语》并不是《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是南宋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而《论语》是对孔子的言行的一个汇总,根本不是语录集。除了那些技术层面的硬伤,最关键的是她不理解孔子的真精神。孔子的思想并不复杂,所有的真理,也许正如易中天所说,都是简单的。但再简单的真理也需要正确地说出来啊。

6问:肯定有人会说,您和孔颜的差距也很大啊!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是孔子政治建构在实践上的记录。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有差等的和谐社会。差等而不是平等,是孔子一切思考的出发点。孔子发现,世上既有圣人、大人君子,也有普通人、小人、乡愿者,而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由圣人、大人君子教育普通人,使普通人都能朝着圣人的方向努力,但小人、乡愿者是必须被批判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大人君子呢?是那些有知识和美德的人。知识和美德,是判别差等的基础。所以,整部《论语》,都是在说怎样做一个有知识和美德的大人君子。而怎样做一个大人君子呢?他提出了诗教、礼教、乐教。乐教是儒家区别于基督教、佛教的根本所在。乐,既是音乐的意思,也是快乐的意思。孔子讲的快乐,是大人君子的快乐,是因为知识和美德而高贵的自然贵族的快乐,而不是于丹庸俗化的快乐。

答:会有人这么说。谁和孔颜没有差距?但我对孔颜有敬畏之心,我毕生努力朝他们看齐,这就叫见贤思齐。但有些人不敬畏,那就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7问:如果对于前人的理论,总是怀着一种尊敬和害怕的话,是不是就无法创新了?

8问:有人说,虽然于丹有许多不足,但于丹让大众接触了传统文化,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普及。你们却认为”其结果只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走向衰亡”,依据在哪里?就是朱熹、程树德、杨伯峻这样的大家,还留下很多遗憾,能那样苛求于丹吗?

答:这也是我说”中国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真正含义——人们没有对古典精神、对高贵人格的敬畏了。没有继承,谈何创新。令狐冲如果没有熟知五岳剑派招数的底子,能练成独孤九剑吗?我们现在谈敬畏,谈继承,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呢?是在中国人经历了80多年殖民意识的情形下。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都中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叫做殖民意识。当时很多知识人,都认为中国的玩意儿不行了,一切都不如外国。从”打倒孔家店”一直发展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胡适一直到临死,都表示说写律诗、听京剧和缠小脚、抽大烟一样,是下流的东西。从那时候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元典就再也没有了敬畏之心。而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那些无耻之徒就敢于打了经典的幌子来歪曲经典。而这样的人多了,经典也好,古典文化也罢,都必将覆亡。正是因为缺乏敬畏的”创新”,中国的好东西才像北京的城墙一样,被毁掉无数。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