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

第54章 欲去还来3

2010年7月定稿于北京

事实上,《时代》和《财富》杂志不时在修正其对香港的观察。2001年,《时代》周刊发表题为《香港正在衰亡?》的文章,称“香港虽未寿终正寝,但已流血不止”。同一年,《财富》杂志则选择香港作为当年《财富》全球论坛的举办地,主题为“亚洲新一代”。年会上,策划“香港之死”的《财富》杂志编辑总监在回答记者“怎么形容香港”的问题时,沉思良久后称答案是“活力(vitality)之都”。2002年5月,《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又变为《谁要香港?》,再度批评香港“已在中国市场面前丧失门户地位”。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时代》周刊则用大篇幅发表对香港的乐观报道。

而在香港经营了一百多年的怡和,在香港回归前后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心路历程。表15-3怡和集团旗下公司2004~2009年基本营业收入占比一览(%)

200920082007200620052004怡和太平洋111415181720怡和汽车5581298JLT344568香港置地301718151214牛奶国际222422242321文华东方156542怡和合发3333527Astra2528241824注:根据怡和年报整理。年报显示,2009年怡和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美元。其中,怡和太平洋为119亿美元,怡和汽车为051亿美元,JLT为036亿美元,香港置地为315亿美元,牛奶国际为23美元,文华东方为005亿美元,怡和合发为032亿美元,Astra为263亿美元。严格说来,怡和系自1984年开始迁册百慕大,已经从一家老牌香港公司变身为外资公司。现如今,怡和系在百慕大注册,在伦敦、悉尼和新加坡上市,主要股票在新加坡交易。不过,香港始终是怡和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怡和管理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设在香港,为旗下机构提供管理服务。时下,怡和集团总裁黎定基以及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车集团、香港置地、牛奶国际、文华东方等公司的管理层均坐镇香港,仅马地臣有限公司、怡和保险顾问集团(JLT)的总部设在伦敦,怡和合发的总部设在新加坡、阿斯特拉公司的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也因此怡和被视为香港的公司。譬如《财富》杂志一年一度的“全球500强”排名中,总部在香港的公司便少不了怡和:2007年度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第457位,2008年度排名第437位,2009年度排名第411位,2010年度排名第382位。

对怡和集团而言,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的中国内地,对怡和来说同样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谙熟中国文化的怡和集团动作频频,仅从2008年春节过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怡和高层在中国各地的行踪之密集即可见一斑:

2月14日,怡和集团主席亨利·凯瑟克一行分获重庆市市委书记*、市长王鸿举会见。此时,怡和集团与重庆龙湖地产4年前合资建设的大竹林住宅项目已完成一期主体工程,怡和计划在重庆开设49家健康美容连锁店已获经营许可,旗下保险经纪合资公司——怡和立信保险经纪公司也计划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依然处在艰难的转型之中。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席卷下,面对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怡和,无疑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不过,检视怡和17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怡和的企业性格而言,要想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更加有所作为,使公司走向更高境界,怡和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多承担。

2005年5月初稿于香港

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成立的外资公司中,能延续至今者唯怡和而已。作为一家“百年老店”,怡和在世事多变的环境中,除了“日不落帝国”的庇护之外,自身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存和发展之道?2007年怡和为庆祝成立175周年而推出的出版物175thYearsofLookingtotheFuture,http://www眏ardines/profile/ebook眞ww.youxs.org,也一直视其创始人为英雄。从怡和洋行纪念其成立100周年和175周年的出版物中,人们看到的是公司对创始人的推崇备至,而对其当年在中国从事鸦片贸易和发动战争的行为,却少有愧疚和反省,人们因此不难看到,仅就中国市场而言,其实怡和并未真正正视和全面反思其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得失成败问题。中称,怡和创始人渣甸和马地臣所注入的强烈的职业道德、独立精神、审慎的财务、商业预见和成功的决心,使怡和在以后的岁月中战胜了众多挑战并巩固了公司在亚洲的地位。

12年后的2007年6月,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时代》周刊修正其姊妹杂志当年的预言,大篇幅报道香港回归十周年。封面文章《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HongKong餾Future:Sunshine,withClouds)写道:“在从渔村变成现代化都市以来的很短时期内,香港经历了战争、难民潮、瘟疫、旱灾等,反复粉碎灾难预言者的预言,不断重新振作。仅仅在过去10年里,香港就经历了地区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等,这座城市的一连串好运常常看起来即将结束。本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死亡’。然而,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

2月15日,亨利·凯瑟克一行来到成都,与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会面。在牛奶公司项目成功落户成都的基础上,怡和集团有意进一步扩大投资四川的服务业领域。

2月16日,亨利·凯瑟克一行又出现在中国东北,抵达沈阳考察投资环境和洽谈合作项目。当时香港置地与沈阳穗港集团合作,正准备在沈阳投资房地产项目。

……

《怡和洋行》一书的作者布雷克曾总结道:如果怡和还是独占鳌头,那是因为她资格最老,既拥有力争上游的企业野心,行事又谨慎;其他洋行或许能与之匹敌,但永难超越。想要挑出一项怡和的特色来说明她之所以屹立不倒的原因并不容易,但在众多原因中,有两件事颇值一提。一是积极的:怡和最先看出香港和上海的重要性,大量投资地产,结果大发利市。一是消极的:鸦片时期结束后,怡和几乎全盘转为代理,避免以自己的资金从事商品投机买卖,因此平安渡过19世纪最大的两次金融危机:一是19世纪60年代奥弗伦·格尼银行危机,宝顺洋行因大量投资茶叶生意而被拖垮;二是19世纪90年代霸菱危机,旗昌洋行因投机买卖糖而宣告破产。

布雷克只将怡和洋行的历史写到20世纪50年代初退出中国内地时为止,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故事的舞台中心主要是香港。在这里,怡和既有20世纪50~60年代的转型与创新,也有70年代的巅峰体验,更有80~90年代风雨飘摇的恐慌与焦虑。在香港回归中国、大英帝国最后撤离东方的时刻,怡和作出了引起香港社会剧烈震荡的撤退部署。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怡和终究不会轻易放弃经营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和潜力巨大的中国内地市场。凭借在东方的多年经营,凭借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刻理解,怡和正在不断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积极拓展中国内地市场,业务范围和营业收入日渐增多。

4月17日,韦蔼德一行抵达无锡访问,探讨在物流等领域双方开展合作的可能。

5月20日,怡和集团总裁黎定基与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见面。当天下午,黎定基与香港置地集团总裁彭耀佳一行访问北京市东城区政府,双方就合作建设项目(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事宜交换意见。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不曾阻碍怡和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与发展脚步。就在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约半年后的2009年2月25日,亨利·凯瑟克再次出现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并得到了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中南海紫光阁的会见。新华社的报道称:刘廷东向亨利介绍了中国当前的形势和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对怡和集团为促进香港经济发展和内地改革开放事业所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并对在当前困难情况下仍继续在中国内地投资表示赞赏。

一百多年前,倚仗远走天涯的商业冒险和坚船利炮的武力后盾,怡和洋行强行将鸦片等物品“推销”给了当时中国的各阶层。一百多年后,怡和依然在香港及中国内地以惊人的弹性维系与拓展着自己的商业王朝。就其当前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的事业而言,涉及面既广且深:金融保险、零售、餐饮、工程与建筑、汽车贸易、房地产、IT服务、酒店业……

3月3日,怡和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韦蔼德(AdamWilliams)率领的怡和访问团出现在中国东南的长江三角洲一带。韦蔼德表示,怡和集团在中国设有19个代表处,投资建立了48个企业,雇用员工一万余名,此次访问旨在进一步扩大在江苏的业务,寻找更广泛的合作机会。3月14日,牛奶公司全额投资的江苏万宁健康护理品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南京市白下区。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