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26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3

西尔斯经典语录

愤怒是人之常情,任何食用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都有发怒的时候。清楚孩子发火的原因,学会处理怒火的办法,会使得家庭生活更为安稳和平静。

平息孩子的怒火、帮助孩子拥有内心的平和,你自己必须首先拥有平和的心境。

如果遇到了难题,在解决之前,孩子和成年人通常都需要表达出否定的情感。我们来观察一下谈判桌上的高手。他们一开始总是试图去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不是急于对此作出判断。下一步,在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前,他们会引导对方把所有的观点都摆出来。你应该采用类似的策略来帮助孩子处理他的情感。要给他机会去陈述他的全部想法,用心地听他讲,并与他产生情感共鸣。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给他提出建议或解决办法。如果当孩子在陈述他的观点的时候,你在忙着构思自己的对策,他会看得出来你在干什么,他知道你不会接受他的观点,也不会很好地帮他。懂得什么时候该开口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口不言,这有助于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以及一个优秀的管教者。

不要充当外行的心理学家如果你刚刚完成心理学入门课程,或者刚参加了最近的养育孩子的培训,然后装得很有经验地去问孩子:“那件事让你感觉怎么样?”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尤其是10多岁的孩子,能够觉察出你根本不在行。他们很可能会讨厌你把一些外行的方法用在他们身上。最好的情况是他们可能感到很尴尬,而最坏的情况是他们被激怒了。你应该采用你自己的个性化方法来了解孩子的情感。如果你确实要采用书上或其他外部资源中的各种技巧,也应该循序渐进地慢慢展开,要使这些技巧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使用你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避免掩饰情感肤浅的人往往由于羞怯而逃避深厚的情感关系。如果你有福气生了一个情感深厚的孩子,而你对他总是作出淡淡地回应,你们之间很可能就会拉开距离。有一天埃琳的小兔子死了。她难过得心都碎了,但还是来告诉我她那悲惨的发现,我当时正忙着。我本应该首先关注她的情感,其次是小兔的死,最后才考虑她给我添的麻烦。可是我没能这么做,而是蹩脚地搪塞她说:“我们给你重新买一只。”这其实是一种掩饰,是面对深厚情感的一种拒绝。我没有去关心埃琳心里的悲伤,而是作了一个经济上的补偿,就好像有了一只新兔子就会管用似的。我的这种掩饰不仅鼓励了她去隐藏自己的情感,而且还为她示范了一种浅薄的态度:我们生活在一个用完即丢、一次性的社会当中,破碎的情感可以通过重新买新的东西来很快地治愈。埃琳的悲伤实际上带有负疚感,因为小兔子在死去的时候没水喝,而给它水喝恰恰是埃琳的任务(过后,睡觉前躺在床上谈话和祷告的时候,她把心中的负疚告诉了玛莎)。要帮助她消除这些沉重的负疚感,就必须仔细地去倾听她的诉说,而且要设身处地地向她提出一些忠告。

西尔斯经典链接:做一个体贴、理解孩子的妈妈

“你真是太蠢了!你是最坏的妈妈!”一次,我们10岁大的女儿埃琳想去看一部需要家长指导的、13岁以下孩子不宜的电影,玛莎拒绝了她,这做得很恰当,但她就这样对妈妈吼了起来。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我的孩子中要是有一个敢这样对妈妈说话,那他一定逃不了惩罚。我看她这次是跑不掉了!”紧接着我内心的愤怒又在不断地加剧:“我们有什么地方做错了?这孩子一直带在我们的身边,给她哺乳了好几年,毫无疑问父母在她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难道我们得到的就是这样的回报?而且,我们还写过二十本养育子女的书呢!”

玛莎在养育八个子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她让我冷静下来,帮助我弄明白为什么像埃琳这样的父母在她身上花费了很大心血的孩子会说出那样的话来。玛莎并没有因为孩子对她的公然冒犯而生气,她在思考着症结所在。作为一个10岁刚出头的孩子,埃琳要经历许多的变化。那星期她过得很糟糕,她在学校里有着相当重的负担,还要承受那些喜欢看电影的朋友给她造成的压力,埃琳想要摆脱这些烦恼。在这个大千世界,她能够放心依靠的人只有她的妈妈。妈妈总是体谅、宽容的,她毫无保留地爱着埃琳。我没有意识到埃琳在整个星期当中已经遇到了一系列不顺心的事,妈妈再拒绝她,让她实在是受不了了。

玛莎对埃琳内心的洞察使我没有激动地去责骂埃琳“你忘恩负义……”。我决定冷静几分钟,让场面平静下来。我看得出,埃琳的大发脾气并没有给玛莎带来烦恼,相反却使她自己很沮丧。埃琳需要的是有人来排解她的情绪,而不是要我去教训她。玛莎开始帮助她去克服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那些紧张情绪,最后我们有以下的交谈:

“你在说出你妈妈是最坏的妈妈时,你心里一定也很不好受?”我说道。

“是的,我本意并不是那样。”

“我知道你不是,亲爱的。”玛莎对她说,使得她更加安心了。

整个场面以埃琳紧紧地搂着妈妈,眼含泪光、满怀歉意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而告终。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一个体贴、理解的妈妈对孩子的心理能起到多么有效的治疗作用。

愤怒会在孩子与父母之间造成隔阂,是我们的孩子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自己和17岁的儿子彼德之间产生了距离,彼此间交流得不那么轻松自在。当时14岁大的女儿海登对我们说:“他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躲避你们对他的吼叫。他知道你们会生气,并且会开始对他大叫大嚷。”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爱生气、爱大吼大叫的父母,但彼德觉得我们是,于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逃避和家人的交流,以保持自己的宁静。海登告诉我们的这些话简明扼要地解释了为什么愤怒会在孩子的心中造成距离,特别是对于彼德这样举止安详、轻松的孩子。海登的直率促使我们重新去评价自己的情感表达。我们开了个家庭会议,坦白承认大叫大嚷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这个缺点向大家道歉,并讨论了应该怎样来改掉这个毛病。

此外,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无拘无束地亲近我们,不管他们做了什么或是有什么样的情绪。因此我们开始着手消除让孩子感到畏惧的因素,对孩子们说:“我们先说好,你们告诉我们任何事情,我们都会冷静地听,不会大吼大叫。”我们并不是在一整个晚上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仍然会时不时地发起脾气。如果又发起了脾气,我们会向孩子道歉,然后亲近地和他们相处。在孩子面前展现你的愤怒会吓着孩子,让他们产生戒备心理。他们将来要么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而把自己封闭起来,要么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易怒的个性。在我们消除了因畏惧而带来的隔阂之后,彼德走出了他的房间。我们继续努力地改善和他之间的交流,我们已经学会平静地说:“在你~~的时候,我生气了。”你的孩子和配偶需要知道是什么使得你愤怒,但他们并不要你把怒火一股脑地全发泄在他们身上。

西尔斯经典链接:富有感情的木偶

孩子处理恐惧和情感的最理想方式是与你交谈。然而在实际上,孩子在被问到“你感觉怎样?”时,往往会缄默不语。他们会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某个中间对象,比如一个木偶或一个喜欢的洋娃娃。你可以自己拿一个木偶,把另一个给你的孩子。你手里拿着的木偶问孩子的木偶他在想些什么,通常情况下孩子会通过他的木偶来说出自己的情感。如果你的孩子担心你会对他的情感作出批评的话,这种替身对他来说就不会具有多少威胁。

大人的愤怒会对养育和管教产生什么影响

不恰当地对孩子发火会阻碍你养育能力的正常发挥。无论是在孩子哭闹得太多的时候,还是在孩子不肯睡觉的时候,也不论是由于孩子不停地调皮捣蛋,还是由于他“主宰了你的生活”,只要怒火在你的心中升腾,你就存在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的危险。即使你的怒火并不由孩子引起,你的愤怒也会使你对孩子作出的回应变得阴沉起来,他会觉察出你的愤怒,而且会很不幸地认为你的怒火就是冲着他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愤怒会让你口出恶言、伤害孩子,甚至会责打孩子或粗暴地推搡他。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应该认识到,为了孩子,也为了你自己,你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小孩子们为什么会发火

“那个夜晚就这样整个地改变了,因为我们把时间投入到了解决迈克尔行为的根源上。当时我们差点就要惩罚他,或者因为他的鲁莽而不去理他,但是我们感到他的行为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出原因。就像我们在他婴儿期就已经习惯于对他发出的暗示作出回应一样,这时我们也需要找出他暗示背后的原因。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在这一次重要的养育考试中遭受失败。我们认识到,尽管我们在迈克尔的婴儿期就已经实践了依附性养育的思想,这种养育方式还需要继续进行下去,而且我们的养育原则必须始终运用于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特点上。如果那个晚上我们不是去寻找迈克尔行为背后的原因的话,我们就会播下沟通破裂、漠不关心的种子。这种方法并不只是简单地、漫不经心地采用所谓的‘现代方法’来问出孩子的情感,然后再来谈论一番‘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在对孩子的关心中带不得任何虚情假意,因为孩子是能够看出这一点的。”

在向孩子解释之前首先体会他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你对孩子敏感的一部分,而对孩子敏感正是依附性养育的核心内容。要真正地体会孩子的情感,你就必须进入孩子的心灵,从他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努力去感受他的情感。逻辑反应永远代替不了对别人情感的共鸣。孩子们是不讲逻辑的。你可以对孩子说储藏室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怪物,但是只要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到害怕,那么逻辑解释根本就是徒劳无益的。你首先应该面对的是孩子的情感,要鼓励孩子相信你,然后再来运用你具有逻辑性的、成熟的智慧。这种方法无论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还是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都是十分有用的。在你能够与孩子们进行真正的沟通之前,他们首先必须相信你确实明了(尽管无须赞同)他们的观点。对于10岁刚出头的孩子(或者10多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意识到父母不理解他的观点更令他烦恼的了。你可以尝试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做一个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倾听者:

·要承认孩子的情感(不要这么说:“你压根不必害怕那条大狗,”而应该说:“那条狗真的很大,而大狗是很吓人的。它汪汪叫,有没有把你吓得跳起来?”)。

进入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这种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养育手段,它开始于孩子的婴儿期,是在孩子和父母相互学习彼此身体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你对孩子心怀同感,将赋予他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本领。能够读懂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暗示是在社交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愤怒是人之常情,任何食用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都有发怒的时候。肚子疼得厉害的婴儿会大哭,刚刚开始走路的孩子会因为总是摔倒而感到愤怒,动不动就要发脾气的2岁孩子会因为大人为防止他闯祸、从他样样东西都要抓的手中把玻璃瓶夺下来而怒气冲天,4岁大的孩子也会因为你没给他买糖果而和你闹上一阵,8岁大的孩子简直难以相信你不让他看热门的恐怖电影。在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是很容易发脾气的。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远远地超出了他的能力。这其实是好事,孩子的激励着他不断地进行尝试。

为什么有些孩子的怒气较多有些孩子会比较容易遭受挫折。父母们越早认识到这种倾向,就越容易抚平孩子心头的创伤。一个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可能比较弱,这部分取决于他的天性。容易带的宝宝和温顺的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强,你不时时刻刻把他们抱在手上,他们也能够接受,还可以接受不按严格的时间表对他们进行喂养。如果你要求他们别抓猫的尾巴,他们会很听话。这样的孩子会相对平静地度过学步期,会让他们的父母因为有这么“棒”的2岁小家伙而内心充满喜悦。

与之相反,高需求宝宝——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倔强的少年——有着高度的需求,这样的宝宝在你想要把他放下来的时候会哭闹,如果你一直坚持着想要把他放下来的话,他会怒火冲天。如果让他留下来和临时的照料者在一起,他会焦躁、愤怒。当父母把他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时,他会拼命地踢打、挣扎。在他不安分地度过躁动的学步期的过程中,父母会累得心力交瘁。

·心怀同感地倾听孩子向你诉说自己的情感(但如果他大声尖叫、乱踢乱咬或者责怪别人,就不要这样做。)

·诱导孩子去解释为什么他会有那样的感受和情感。

避免盛怒之下犯错误的座右铭:人无完人,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不恰当地表达愤怒也会影响你对孩子的管教。例如,你4岁大的孩子做了一件蠢事,他用通心粉的调味汁倒得小狗满身都是,小狗跳起来,逃进了起居室,在浅褐色的地毯上留下了橙红色的爪印。这看起来是你最有理由发脾气的时候,然而,孩子的行为越糟糕,你就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仔细地掂量该怎样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你的头脑处于狂怒状态,那么你的思维就会混乱不清。你打小狗(那会让它跑过更多的房间,把地面弄得更加一塌糊涂),并且打孩子的屁股,把他赶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留下你一个人收拾烂摊子,心里仍然怒火满腔)。到这一幕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感到遭受了伤害。有一种方法能使每一个人都不那么难受,它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适当的幽默:赶快把小狗抱起来跑到洗澡盆那里去,用尽量愉快的口气叫你的孩子过来帮忙洗掉小狗身上的汤汁,然后再一起去清理地毯。你的孩子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会怎样处理危机,并且能够明白要花多大的工夫才能把脏乱清理干净。你发一通脾气并不能挽回孩子由于无知而造成的混乱,相反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CHAPTER9使怒气为你所用

“我讨厌你,妈咪!”你是否曾经为孩子如此无礼的乱发脾气而感到伤心?清楚孩子发火的原因,学会处理怒火的办法,会使得家庭生活更为安稳和平静。

·在脸上应该表现出和孩子心怀同感的表情。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