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梦回大理国》
梦回大理国

第二十二章 必须建立统一的金属货币体系

其实中原地区自夏商之际至秦统一中国,海贝作为货币也被使用达余年,“至秦废贝行钱”,海贝才退出货币舞台。

但在圆形方孔钱等铸币文明进步的同时,铸币本身带来了铸币税——铸币税是指货币铸造成本低于其面值而产生的差额,因为铸币权通常只有统治者拥有,所以铸币税也是一种特殊而独占的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一个较为隐蔽又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另一个角度,自然是对民众财富的一种转移。

南诏、大理因为僻处边陲,货币形式较为”原始“的同时,反而因祸得福,使得铸币税被降到最低,海贝本身成了一种较为理想的货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生福祉。

其实据史料记载,大理国承袭了南诏时期货币流通的基本格局,贝币、盐币、金银货币以及中原王朝的钱币等多种货币仍然在共同流通。与南诏时期不同的是,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大理国时期,贝币流通更为普遍,在流通中确立了主导地位,盐币的价值表现形态得到完善,金银货币的流通得到发展。贝币,盐币,金银货币以及中原王朝的铜钱等并存流通,货币形态得到极大完善。但它们大多属实物货币,与中原王朝相比,不仅是币材上的区别,而且是货币经济的本质差异。

另外,大理国时期贝币流通主导地位的确立还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理国时期,云南与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一方面是使节来往不断,另一方面是商队贸易极为频繁,经济联系较为紧密。而这时期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正值贝币流通的全盛期。如赵汝适〈诸蕃志〉说,天竺国,“岁与大秦、扶南贸易,以齿贝为货”;层拨国,“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每岁胡茶辣国及大食边海等处发船贸易,以白布、瓷器、赤铜、红吉贝为货”。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海贝源源不断地输人,为贝币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币材。没有这个条件,贝币要在流通中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贝币的大量输人和贝币流通主导地位的确立,充分反映了大理国时期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对外贸易带动起来的。这是大理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见到段和誉一副大惊失色的模样,冬灵和两名侍卫一时间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世子怎么一下子就变这样啦?待听到段和誉喃喃自语,怎么能用贝壳买东西?这贝壳很常见啊?这样去海边捡点贝壳回来就可以买东西,还需要辛勤劳动吗?

如果加上明朝白银总量不断增加(美洲白银进入中国)和海贝总量不断减少(海禁对云南的间接影响)的因素,海贝不断贬值的过程必然是有吏治国家强力参与的色彩。

看来历史上云南货币的转变是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自己如何在短时间,甚至是短短三四年间转变这个局面,确实是个问题,不过随着自己控制更多的盐矿和各种随着自己穿越而来的高产的作物的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一定可以建立属于自己掌控的金融体系,将货币固定集中在贵金属上,掌握了货币权也就可以逐渐掌握经济,直至掌握大理国的朝政大权。是时候问问老爸是否知道南诏国西库、中库、南库、北库四大密库的事,要是知道,可就有了储备金,这样就可以筹备类似于后世的银行,一时间,段和誉思绪纷飞。直至一声叫唤将他又重新拉回到现实。

新人新书上传,慢热型历史架空文,告诉你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大理国的故事,有爽点、有热血、有兄弟、有爱人,恳求各位读者大大,赐下一点收藏,评价,赏朵花也是爱,方便的话顺手转发推荐一下,拜谢!

冬灵虽然觉得世子在这里纠结贝壳可以买东西有点不可理喻,可还是解释道,这可不是咱们洱海边的贝壳,这些贝壳可是海贝,主要来自海外之国,这贝币有贵重难得、质地坚硬耐磨和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优点。在整个大理国和大宋的广南西路大家交换物品都使用贝币不都很方便的呀?除了贝币,很多人还用盐币呢,只是有些奸猾之人在使用盐币的时候偷偷将盐币的边缘磨下或是将盐币磨薄,减少了盐币的重量,这种事情屡禁不绝,也不可能每次交易都要去称重。

唉,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只是想着赶紧赚钱,看来这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到时候赚回来这一堆贝币或者盐币又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统一货币,将这些实物货币转变成各地都能通行的贵金属货币才行,至于怎么转变,现在的段和誉也是毫无头绪。唉,想想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大理国所在的这一地区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和必经之地,又是五百多年间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同周边各国的频繁的交往中,海贝是一种被各贸易参与方共同认可的货币形式,大理国物产富饶,海贝也自然大量流入。

另一方面,大理使用贝币有其深刻的经济学内涵。

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云南地区金银铜的矿藏和开采量一直不低,在野史中,大理国开国之主段思平甚至获得了南诏六大宝库中的金银宝库,不使用贵金属而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实在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特别是云南并不濒海,靠海吃海也无从说起。

其实这就是段和誉知识匮乏了,自从穿越以来,段和誉出去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每次都不用他付钱,所以他就忽略了观察大理国货币的组成结构,加上大脑里面固有思维作怪和前世影视剧网络小说的误导,让他一直以为大理国的货币就是铜钱和金银。

一时间,段和誉感觉索然无味,也再没有一丁点兴趣继续探究新式面点的生意,草草结束了这次自来来大理国的第一次商业调研,乖乖回到马车上返回了镇南王府。

一回到王府,段和誉立即将自己关在了小楼上,打开了自己大床的隔层,一番挑挑拣拣之后,找到了几本关于货币历史的书籍认真翻阅起来。

年,在维修大理崇圣寺(就是《天龙部》中的天龙寺)千寻塔时,在塔顶基座处发现海贝约枚,重达十余公斤。这是云南地区发现贝币最多的一次,也是大理国使用贝币的铁证。

从海贝的源头考察,或许是一个有益的思路。

据学者研究,大理流通的海贝,主要来自于印度、菲律宾以及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水区域。

历史上,古代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南亚乃至西亚的许多国家都曾经使用海贝为货币,其中以古代天竺(包括今印度和孟加拉)、古代骠国和蒲甘(今缅甸)、古代暹罗(今泰国)、古代吕宋(今菲律宾)的使用尤为普遍。

《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南诏)以缯帛及贝交易,贝之大若指,十六枚为一觅。这是大理为中心的地区以海贝为货币的最早记录。大理国时期,根据宋政和年间(相当于历史上段和誉在位时期)的《证类本草》卷廿三记载:贝子,云南极多,用为钱货交易。

之后的元朝,中央政府允许云南缴纳赋税,“以贝子折纳,每金一钱直贝子索。”明朝建立后,贝币与白银同时在大理流通。永乐元年(公元4年),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居住于大理的汝南王朱有勋“钞万锭,海贝万索”作为一年的俸禄。

明朝开始,随着云南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统辖,海贝兑换白银的比值不断下降。

史料记载,元朝末年的至元十九年(年),大理地区一两银子合贝三十三索;明万历四十六年(年),升至一百七十索;至天启年间(—年),涨至二百二十四索。另外,加上海贝“既不胜荷挈,而又易于破坏”(《滇略》),海贝终于退出了货币行列。

而至今白族语言中,钱还叫做”贝“,这是语言遗存上的一个证据。

大理国为什么会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呢?

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的主要货币是海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