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首辅》
首辅

第二百九十九章:忠诚?不,是忠于利益!

陆远上前将其扶起,重重叹了一口气:“唉,俞将军快请起,天下只有犯错的臣子,岂有犯错的天子?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无须多说了。”

站在俞大猷身边的戚继光鼓着腮帮子,像是在做着一种极其艰难的决定,最后挤出一句话来。

“太傅,门下要去徐州。”

原本南京日报上还天天因为教育改革的事吵的热闹,现在也没人吵闹了,矛头集体调转对向了嘉靖。

“江南能有今日之光景,皆太傅之功!”

“此乃乱命,我等无法接受。”

戚继光言道:“正所谓居安思危,门下决意去徐州练兵,以备日后再生倭乱。”

“哪里不能去,非要去徐州?”

“徐州地势平缓,更易演练。”

“这时候就不要再折腾了。”

陆远没有同意戚继光的请求,而是言道:“急召二位回来不是为了陆某人的事,也不是想请二位来替陆某人出这个头,而是陆某人已经被皇上罢了官职,谭纶脾气火爆,为这事也辞了官,但海关不能没有人来管,想请两位看好,莫让海关出了乱子。”

“是,请太傅放心。”

“陆某已经不是太子太傅了,这称谓要改一改。”

陆远呵呵一笑:“二位去吧,不要再在陆某这里了,招人眼球,惹人非议。”

两人对视,最后又是齐齐跪下。

“无论何时,太傅一声令下,下官二人无不赴效全力。”

送走两人,陆远便派人将郑大同这个通政使请来。

“他们上疏辞官是他们的事,你这个通政使不能辞,通政使司是江南政务的大管家衙门,你得坐镇好中枢,把江南的政务理顺,不能拿全江南的政务民生当儿戏。”

“太傅。”

“有不好处置的事就再派人来。”

“是,下官明白了。”

――

自陆远撤职后一个月,江南六省一直隶超过七成的官员上疏北京请辞,请辞疏几乎将整个内阁堆满,而今的内阁,仅仅剩下严嵩和欧阳必进两人。

要是放在五年前,这种事严嵩能开心死,但今天他是一点都笑不出来。

内阁完全成了他严嵩一人的后花园,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强大,而完全是因为白捡的。

但这不是便宜,而是烫手山芋啊。

“江南七千名官员请辞,这要是批了,整个江南全瘫痪掉。”

“六十九名在江南的地方总兵,超过五十人上疏请辞,军务也会瘫痪。”

“阁老,天塌了。”

严嵩看了一眼堆积成山的奏本,而后点点头。

“老夫去面圣,请皇上拿主意吧。”

既然事是你嘉靖招惹的,那就你自己想辙摆平吧。

不出所料,嘉靖对此很生气。

“逼宫?要挟朕?”

“不是要辞官吗,辞啊!朕无不照准,朕就不信了,我大明朝没了他们这些官,还能亡国不成。”

南京的官员群体第一个蹦出来表示无法接受,纷纷上疏北京要求嘉靖撤回圣旨。

你说他们都忠于陆远?

“俞将军玩笑了,你是我大明朝的将军,不是我陆某人的家臣。”

“但卑职更知道何谓对错。”俞大猷单膝跪地,语气坚定:“皇上为奸宦蒙蔽,辜害忠良,卑职当上疏劝谏。”

“太傅,南京不能没有您,我大明朝也不能没有您啊。”

嘉靖一道圣旨将陆远的所有官职全部罢免,这条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南京所有官员都懵了。

不,他们忠于利益。

因为就在嘉靖圣旨进入南京的第二天,陆远很是干脆的离开文渊阁,随后就开始打包行囊,大有一副离开南京的势头。

郑大同作为姻亲,此刻已是不得不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态度:“皇上若是不收回成命,那这个官,不做也罢!”

一群人拦着不愿意让陆远离开,可陆远‘去意已决’,那是说什么都要坚持离开,就这么僵持了能有半个月,从广州急匆匆赶回来的戚继光、俞大猷二人终于是到了。

俞大猷没什么好说的,他这四十多年人生没见过嘉靖,也没吃过嘉靖给的皇粮,没有虚空忠诚的道理,他是根正苗红的江南人,是最瓷实的既得利益阶级,他只忠于陆远。

“太傅但有所驱使,下官愿赴汤蹈火。”

陆远感慨一番,随后来上一句:“陆某打算带着家里人逛逛我大明朝的壮美河山。”

“太傅不能走!”

“你去徐州做什么?”

“练兵!”

“对,不做也罢。”

“不干了!”

“现在江南发展的很好,倭患也平定了,用不到我陆某人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