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732 锲而不舍的心理变态

大食堂现在也改造了,机械厂要往“吾家埭三村”的一条运河旁搬迁,那里现在拆了二十七户,正好用上。

“我还是欢喜‘捞粉’。”

“啊对对对,小倌儿(小孩)还没养呢,就开始娘子(老婆)老家啥都好。”

猛地吸了一口面,食堂里也都是此起彼伏的吃饭动静,张浩南嗦了一碗宽面,今年从中原、关中招的白案师傅不少,不过都跟高校有关。

算是让张浩南过了瘾。

“浩南,现在这一醋难求啊,外面都说醋能消毒?”

跟武泰安坐一块儿多清净啊。

“你们真是一个祖宗?”

“……”

面对“大郎”这个问题,张浩东刚坐下去的屁股差点儿又要挪一挪。

这“大郎”学坏了,学会恶心人了。

“武哥,东北入冬之后,最不好活动的,是不是山里?”

“也不是,我以前出过一次任务,在兴安岭。大雪封山之后,林场还是干活的,而且还挺忙。”

“怎么进去的?”

“地上就爬犁,冰橇也行。要快的话,就直升机。”

“林场能停直升机?”

“场地很开阔的。”

武泰安忽然反应过来,“你们还在找那个韩康?”

“嗯。”

“你们是不是心理变态啊?这件事情真没完啦……”

本来想说中央一直在跟进,但武泰安觉得这里头应该还有事儿,因为“龙盾安保”在冰城的办事处,财务支出上居然有一笔“特别出勤奖”,除了那八百多万,还有一笔一千一百万的。

其中包括了一些“野外任务”,武泰安本以为就是个保护任务,毕竟虞龙入冬之后,就开始主抓北林市供暖保障,很多“老大难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虞龙是以直接奔赴现场的方式,推进了问题的解决。

矛盾在政府内部部门之间消化,而不是扔给普通老百姓。

他还重启了蜂窝煤大规模生产,主要是保障农村的冬季用火取暖问题,他查过历史数据,按照北林市的记录,要是来一场“白毛风”,局部供电会很成问题。

城区还能抢险,农村电线杆子在哪儿垮了,出去探探路搞不好就回不来了。

所以他现在主抓的安全问题,是“一氧化碳中毒”。

下乡调研都会有“龙盾安保”的身影,毕竟中央不可能天天给你配保镖,但虞龙的儿子可以。

虞小龙在没用老父亲身上花了一大笔钱,不过这点钱跟两亿软妹币的现金比起来,连根毛都不算。

张浩南也补了津贴,所以“龙盾安保”冰城办事处多有一些外勤奖金,武泰安对此是知道的。

但是现在从张浩东的话外音,武泰安听出了一群心理变态的执着。

“疯狗”这个外号,在松江至今还保留着,可不是只有“浩南哥”和“财神爷”,甚至“疯狗”这个外号更有说服力。

不过武泰安现在也心态潇洒,主打一个“眼不见为净”。

他没亲眼看到,那老板张浩南整体上还是“遵纪守法”的。

爱咋咋地吧,这五十万的年薪……真他娘的烫手!

可惜回不去老单位,这辈子再怎么折腾,也逃不脱“张大官人”的魔爪。

这么一想,武泰安竟是有一种吃了蛆的感觉。

十二月的沙城,气温不太好说的,赶上回暖天,说不定就冲到二十几度去了;可要是一阵冷风过来,零下三五度也不是不可能。

湿度一高,冻得怀疑人生。

武泰安过去从来没生过冻疮,今年该死的居然有了,去年都还好好的。

在办公室吹会儿空调,顺便休息休息,打开电脑看了看出勤表,发现冰城办事处又多了一笔“差旅费”,基本上都在东极市和周围,他这下便料定,应该是在东极市发现了什么。

果不其然,在健身中心撸铁的张浩南,做完最后一组飞鸟之后,便擦着汗跟人打电话。

“在哪儿找到的?”

“东极市的前进林场,那边还有个前进屯,以前有私人老板盗采林木,跟当地村干部合伙的,韩康顶了一个本地六道沟精神病人的身份,化名马有才,现在打零工,给木头去皮什么的。”

“嗯,我知道了。”

张浩南点点头,“我会包机过去,先盯着他。”

“老板,我怕他进山啊。最近有东北虎出没,他要是进山,肯定死。”

“这是条大鱼,不能轻举妄动。这老小子拿住的话,你们立地‘金盆洗手’都可以了。”

“卧槽,这么厉害?!”

电话那头,古锭吓了一跳,能让老板都这么说,那是真的大鱼。

实际上之前搜出来三批次总计三千九百万现金的时候,古锭人都傻了,他觉得这个韩康简直跟松鼠似的,哪儿哪儿都能藏着口粮。

他小瞧了韩康,张浩南都低估了这老小子的胃口、肚量。

之前张浩南还让人重点盯过韩康的全家老小,连姘头都盯过,结果狗屁,这货当真是狗到不行。

他姘头往高了估他,也只是觉得韩康怎么着一千两三百万肯定是有的。

甚至韩康家里,也就一百来万存款,乍一看……还他妈的挺干净。

张老板这一路尾随,一路“黑吃黑”,那真是大开眼界。

在张浩南看来,韩康这老小子,假如是个“末日生存党”,那也是顶流玩家。

“龙盾安保”在不止一个小区的地下室,找到过一吨以上的物资。

各种款式的罐头都有,包括“大桥食品”的罐头。

就这么离谱。

“记住,他就算死了,也比他自首强!”

张浩南提醒了一下古锭,“他要是自首了,咱们这‘黑吃黑’的买卖,还得吐出去一部分。让兄弟们灵醒点,棺材本厚不厚,就看这一铺。回头真要是‘金盆洗手’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也得找个事儿做不是?提前退休,留公司做个教官帮我带新人,不也挺好?”

人生得有规划。

反正先干掉韩康!

古锭被韩康这老小子的反侦察能力也搞得有些精神萎靡,一起跟他去追踪的兄弟们也是焦头烂额,连着碰见刮风下雪下刨子再天晴,然后又下雪……

东北这冬天,户外不注意点儿,能见度一旦下降,那是真要命。

古锭老家在郁州,不是没见过风,海风比啥都大;也不是没见过雪,他老家年年也有下雪。

但“白毛风”一起,古锭甚至怀疑这是世界末日,跟夏天完全就是两种画风。

还不是一个地方这样,风从西北刮向东南,一晚上就让人分不清江河陆地,反正都是一片白。

正因为如此,发现韩康踪迹的时候,古锭觉得这人到中年的家伙,简直就是个超人。

他居然能在黑水省三分之二的地区都兜了一圈,东藏西躲的,还真差点儿让他跑了。

韩康露出的破绽很简单,他顶了六道沟马有才这个精神病人的身份,但是呢,马有才在疯了之前,还是有一些朋友的,不远处五道沟就有。

而刚巧五道沟那天出了点村中邻里的鸡毛蒜皮小事儿,派出所骑着“雪地电驴”就下乡去了,然后把人拉来派出所。

起争执的其中一方,刚巧就是马有才疯了之前的酒友,平时赶大集都是一块儿喝个半斤的。

然后在一次擦肩而过中,他觉得那个叫“马有才”的,不怎么像六道沟的。

古锭手下有个本地退伍的,本着碰碰运气的想法,就邀着对方唠了二两的嗑,也买了一盘羊眼睛,一盘猪头肉,一盘凉拌蕨菜,这就聊上了。

三句话就得到了有效信息,然后迅速布控前进屯,准备捉了韩康。

谁曾想看到了雪中山大王……

古锭哪能想到这雪地里还有大老虎啊。

万幸没跟东北虎杠上,那老虎有点儿紧张,脑袋上的毛呲了一下之后,就离开了。

发现东北虎的不止“龙盾安保”的人,各种热闹就起来了,而后前进屯自然也就知道有那么一帮外地来的,运气不知道该说好还是不好,反正遇上了林子里的东北虎。

对韩康而言,东北虎不可怕,东北虎只是要人命,但这帮外地过来绝对不是为了看雪景的,不但要他的命,怕是什么都要!

(本章完)

“消个鸟的毒,该吃吃该喝喝,你真要喝醋,食堂多得是。”

张浩南懒得搭理张浩东这种疑问,反正吾家小学全都口罩戴上,严查进出人员即可。

主要是不用自己做。

六十岁以上老人早上免费一碗面,所以多有老头儿老太带孙子孙女过来吃早餐的。

但这就有些吃力不讨好了,索性懒得搞面条本身,反正风味不够,不如吃菜。

“呼!”

这病毒有一个好,两三天就出症状,倒是没有半个月的潜伏期。

股市在十二月份就有些妖,海岱省的医疗股普涨,跟着涨的还有润州香醋……

口感也一流,汤料改配方就是三五天的事情。

北方尤其是陕北、三晋的面,用科学角度来讲,那就要从种子、气候、水份、糖分、加工技术等等来解释;用個人感觉,那就是……香。

这就是直观的结果。

所以村里好这口面的,不止张浩南,老头儿老太们也觉得嗦那种宽宽的面条挺好的。

让张老板又当了一回“沙城股神”。

“这关中的师傅就是手艺好,做面确实厉害。”

“……”

张浩东实在是受不了这货的犬吠声,端起托盘直接换了一桌。

沙城本地人不爱吃油泼辣子,所以师傅专门琢磨了偏酸口的番茄鸡蛋面,面条形式多样,也有三晋的“裤带面”,这个倒是并不拘泥于面条形式,反正沙城人吃这玩意儿感觉都好吃。

受限于气候环境的缘故,本地的小麦香味是不够的,除了湿度还有糖分,再加上多加工为中低筋面粉,所以需要额外加东西进去提高韧性。

真离谱。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