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四合院:从小媳妇秦京茹开始》
四合院:从小媳妇秦京茹开始

第23章贝多芬

“你这,怎么听出来的?”

“嗯.......也要分时候。”

“分时候?”

旁边已放了一张唱片,被保护套包着,等待被人开启。

郑家明先将开关拨向阻止位置,把唱片放置在唱盘上,转动一旁的手柄,直到感觉吃力,打开阻止开光,唱片开始转动,复又将带有唱针的唱臂放置于唱片最外边的槽内,唱针震动,大喇叭中缓缓流出声音。

他动作娴熟的不像是第一次,倒是让娄晓娥感到惊讶。

“比如这上面写着他名字和所著曲目的时候。”

“啊?”

娄晓娥仔细瞧瞧,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捂着嘴咯咯直笑。

笑过之后,细细品味,流入耳边的音乐,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郑家明也安静下来,静静聆听。

关于这首曲子,也还有个趣闻,就是被小日子变调之后,拿来做了《假面骑士:黑日》的插曲。

每次光太郎一脸痛苦加便秘的henshin,想要把怪人脑袋给掰下来的时候,BGM应声响起,还挺热血。

可惜最后烂尾.......

“诶,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他啊,音乐天才,但命不好,患有严重的耳疾,一生都在和自己的命运做抗争,后来精神上也出了问题,这首歌就是当时在极度绝望的状态下创造的,是不是有种难以言说的悲怆?”

“嗯嗯,确实,但说不上来。”

娄晓娥歪着脑袋,得益于郑家明的讲解,能让她更好体会这首曲子,心中多了些以前从未有过的感受和悸动。

“之前听的时候可从来不知道这些,今天倒是受教了。”

“正常,大部分对音乐这东西没多大追求,你等再过几十年,说不定那些人就什么都不重视了,照搬他都觉得无所谓,反而举起手称赞‘哎呀,好听就行了,你管他抄不抄搬不搬’,或者干脆就是‘喵喵喵’这种的,谁说的清楚。”

“那有你说的那么夸张,再说几十年后的事,你怎么说得准。”

“嗨,我也是随便闲扯,有些人嘛他就是贱,没办法的事。”

娄晓娥似懂非懂,但越发感觉郑家明这人很有意思。

对方刚搬来时还不太了解,只当一般邻居处着,把控着分寸。

今日之后,她心中多了些不一样的想法,就很好奇。

“你再给我讲讲贝多芬呗?”

“让我想想,他嘛,终身未娶,人生历程才过一半,就早早离开了人世,只能说命运这东西,很神奇。”

“为什么呀?那么优秀的人。”

娄晓娥十指扣紧,挑起眉头,对此感到十分同情。

郑家明双手一摊。

“谁知道呢,不过他也有过丰富的感情经历,曾经为自己深爱的女孩儿自杀过,但你也知道,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让他无法和正常人一样,去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婚姻,可能这就是他的想法吧。”

《暴风雨》奏鸣曲创作于1802年,当时的贝多芬已经是挺压抑和绝望的一个状态,其中的第三乐章,便是这位大音乐家对世界的咆哮。

十几分钟,曲子结束,唱片慢慢停止转动,此地又归于一片寂静无声。

娄晓娥擦擦眼角,不知怎地,突然变得很感性。

“让你看笑话了。”

“不不,是我讲故事讲的太好了。”

“哈哈,你就爱贫嘴。”

她笑着拍了一下郑家明,心情好很多。

但又感觉自己越了线,于是红了脸,尴尬的转移目光。

郑家明识趣的收好机器和唱片,正巧秦京茹此时来到门口。

“家明哥,吃饭了。”

“来了,娄姐,剩余的东西,就你自己收拾一下喽?”

“行,你去吧。”

送走二人,关上房门,娄晓娥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犹豫片刻,红着脸来到桌前,用手指轻柔摩挲着唱片上的刻痕,脑海中全是郑家明刚才那番话,眼神逐渐迷离。

“命运........”

.........

“诶,你知道这个吗?要不要听听看。”

许大茂到家后,娄晓娥开心的给他放了一曲,一字没提之前吵架的事的。

“嗯,挺好。”

他听了片刻,略一点头,态度极其敷衍。

关键娄晓娥还一直在问。

“不好听吗?我跟你说这叫《暴风雨》,是贝多芬写的呢,讲的是命运。”

“你可以多听听,免得我爸妈老是嫌弃你不懂艺术。”

作为妻子,想要自己的丈夫受到父母认可,无可厚非。

可作为一个有着大男子主义,敏感又自卑的男人,许大茂听到这话当场炸了。

“我凭什么要迎合他们的胃口啊?这就叫艺术?”

“那在我眼里,电影才是最高端的艺术呢!!”

但随着音乐流淌,两人谁也没说话,安静享受这难得的时刻。

眼下播放的是一首钢琴曲,节奏较为激昂,且带有某种不知名的力量。

郑家明便同她讲解。

“这是贝多芬所创造的《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他对自己命运不甘的怒吼,和抗争中想要呐喊的最佳体现。”

娄晓娥脸上讶异不减,至于贝多芬?

眼前的是台盒式留声机,跟个盒子一样,打开顶盖就能见到主体。

“这弹的什么呢?”

“娄姐不知道?”

另外一部分人,如娄晓娥表哥一家,因政策变动,选择再次出去。

她带着迟疑点了点头。

“听说过,但了解的不多。”

从小接受过的教育,让娄晓娥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好认知,但也有个限度。

很多在外的华侨纷纷选择回来探亲,她表哥是其中之一。

这部分人后来有的选择留在祖国,在四九城现在就有大量侨胞,国家给他们发“侨汇券”,开设了“侨汇商场”,保证日常所需。

“对。”

郑家明点点头,顺手拿起了桌上的唱片保护套。

“这是贝多芬的曲子,贝多芬知道吗?”

“你还真能听出来呢?”

“我哪儿懂这些啊,这东西还是建国的时候,我表哥从香江过来探亲带回来的,也就我爸听过几次,后面就没见他拿出来过。”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